来源: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 时间: 08-16
"我感觉自己像一台失控的发动机,大脑停不下来,三天三夜不睡觉,疯狂购物、飙车、找人吵架…清醒后看着满屋的垃圾和信用卡账单,我真的想死。"41岁的企业高管张先生(化名)在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的诊室里,声音里充满了后怕与悔恨。这种被称为"狂躁症"的精神障碍,正悄无声息地摧毁着无数人的人生。
张先生的绝望:
“发病时我觉得自己是天才,能改变世界。可清醒后才发现,我差点把公司搞破产,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,朋友都躲着我…”
26岁的设计师小林(化名)则经历了艺术与疯狂的交织:
“连续一周每天只睡2小时,画了上百幅自认为旷世杰作的画。后来才知道,那些全是混乱的线条和刺眼的色彩。老板把我送医时,我还在骂他不懂艺术…”
狂躁症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,主要表现为:
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:
张先生的生活一片狼藉:
“发病期间我签了三份高风险合同,投资了虚拟货币,还和合作伙伴大打出手。家人不得不24小时看管我,像对待囚犯一样…”
小林则失去了创作能力:
“清醒后我看着那些’杰作’想吐,再也拿不起画笔。整夜失眠,白天又昏昏沉沉,医生说这是’快速循环’,最危险的状态。”
在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,张先生第一次了解到:
“医生给我看了脑部扫描图,解释我的前额叶皮层活动异常。原来这不是性格缺陷,是能治疗的疾病!”
小林则被艺术治疗打动:
“治疗师让我用黏土塑造发病时的感受,当我把那个扭曲的作品砸碎时,突然哭了出来——那是我第一次正视自己的病。”
经过系统治疗,两位患者的各项指标逐步好转:
治疗阶段 | 睡眠时长(小时) | 情绪稳定性(1-10分) | 冲动控制力(1-10分) | 社会功能评分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治疗前 | 张:2-3 | 3 | 2 | 35 |
小林:1-2 | 2 | 1 | 28 | |
治疗1个月 | 张:4-5 | 5 | 4 | 52 |
小林:3-4 | 4 | 3 | 45 | |
治疗3个月 | 张:6-7 | 8 | 7 | 78 |
小林:5-6 | 7 | 6 | 70 | |
治疗6个月 | 张:7-8 | 9 | 9 | 92 |
小林:7-8 | 8 | 8 | 85 |
张先生的重生:
“我重新获得了家人的信任,公司也给了我改正的机会。现在每天记录情绪日记,定期复诊。最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识别发病前兆,及时求助。”
小林的艺术回归:
“我又开始创作了,但这次是真正有灵魂的作品。上个月还举办了个人画展,主题就叫《破碎与重生》。观众不知道,那些作品里藏着我的治疗历程。”
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提醒:当出现持续一周以上的情绪高涨、精力异常旺盛、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时,务必及时就医。现代医学已发展出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、物理治疗等综合方案,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。记住:狂躁症如同糖尿病、高血压,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而非道德缺陷。
"狂躁症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,而康复就是学会在风暴中建造坚固的船只。"张先生和小林的故事证明,科学治疗能帮我们重新掌控人生航向。记住:你经历的情绪过山车终将平稳,今天的坚持是为了明天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。在康复的道路上,请相信——你比疾病更强大,每一次按时服药、每一次记录情绪,都是向着自由迈进的步伐。当乌云散去,你会发现,阳光从未离开,只是暂时被狂风遮蔽。